2015年5月16日 星期六

宇宙大覺者四談

此文章內容為部份摘錄 ,閱讀全文請依各段連結前往

 宇宙大覺者



作者  Mind on Wind


一、初期佛教造像簡樸

二、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

三、何身得度、何身說法

四、佛像為自修化他之方便

五、佛弟子的歸屬感與自我認同

六、佛像隨人而造、隨類得解

如前所說,就究竟法義(「空性」),佛之境界功德是無相、不可思議,但為助益修行及普度眾生,不免有所施設,凡是能帶來寧靜,使人心生安定,每個人都可刻劃自己心中的佛,包括慈濟人也是。

相對於唐朝佛像之福態樣貌,證嚴法師偏好清秀脫俗的佛像,而且因推揚「人間佛教」,所以考慮以「人」的形貌來造佛像。或許是某種「境相」作用,一個人心中所思所想自然會投射出特定影像,於是慈濟所造的「人性化」佛像──「宇宙大覺者」,竟巧合的與證嚴法師身形接近,但證嚴法師內心明白,這不是她,而是偉大的佛陀。

「宇宙大覺者」與證嚴法師神似,慈濟固然可「避嫌」棄之不用,但亦可澄清而善用。相對的,秘密大乘佛法(「密教」),佛像以大貪、大瞋形相示現,或有男女交合之「歡喜佛」(雙身佛)、或有暴戾駭人的「忿怒金剛」,以此為度眾手段,才更值得被反思,乃至於質疑和挑戰。

七、證嚴法師以「平凡」自居

「宇宙大覺者」是佛陀,不是證嚴法師本人,這是絕大多數理性的慈濟人清楚知道的一件事。事實上,證嚴法師屢屢稱自己是個平凡僧人,任何對她神秘、虛玄的認定,她不是嗤之以鼻,就是一笑置之,樸實無華始終如一。

儘管仍有慈濟人把「宇宙大覺者」當成證嚴法師來拜,如此之「造神」有違法師本意,但弟子對師父的孺慕之情,延伸無限的想像和投射,亦當予以包容和尊重。畢竟那一個宗教沒有「造神」呢?達賴喇嘛不也被看成活佛、大成就者、觀世音菩薩轉世?但達賴喇嘛仍再三強調自己是平凡僧人。

八、信仰者同理心之理解

證嚴法師之容貌、儀態、氣質,確實潔淨脫俗,論品德、操守、悲心、願力等,放眼世界之人格典範,少有人足以比擬。而如果情感、權威的依賴,帶給苦難人生依靠,既沒有傷害或影響任何人,旁人何須置喙干涉呢?相反的,依此信仰生起力量,為社會、人群所作的諸多貢獻,不是更該著眼的重點嗎?

且就藝術眼光而言,「宇宙大覺者」為藝術創作,連非佛教徒或非慈濟人,見此佛像亦會升起恭敬莊嚴之心,所以姑不論它是不是證嚴法師,「宇宙大覺者」確使人安住靜寂清澄中,滙聚美善的正向能量,如此就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。

總之,「宇宙大覺者」可謂慈濟「佛教現代化」的一種開創,包括以「宇宙大覺者」、「渡眾大船師」、「人天大導師」等來指稱佛陀,也都是慈濟特殊用法(與佛之「十號」不同)。當然,創意往往帶來爭議,端賴人以什麼角度看待,總不會那些批判的人,要慈濟以「歡喜佛」為佛像吧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再談「宇宙大覺者」

證嚴法師再三強調,佛陀是「人間」的覺者;意即,兩千五百多年前,釋迦牟尼佛生於人間,修行於人間,成道於人間,說法度眾於人間,最後亦涅槃入滅於人間,佛陀生平一切活動都是在人間,因此如何為人間的佛陀塑像,彰顯「佛在人間」、「即人成佛」之精神,乃當初塑立佛像的考量,使之具有「人性化」的特質。

然而,當如何以「人」的相貌來造佛像呢?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艱鉅挑戰。事實上,「造神」(神格化的佛)容易,但要真正「造佛」(人格化的佛)反倒異常艱難,如佛陀一樣的完美人格,究竟該以怎麼樣的形象來捕捉呢?
................
...............


對於舊有傳統,慈濟並沒有推翻或否定,反而是高度尊重、讚嘆,只不過從人間化、生活化的佛法,提供另一佛陀造像的參考。而這樣的「人間佛陀」,有著堅實的經典依據;如《阿含經》記載,佛陀曾說他是人群的一員,他的父親是淨飯王,母親摩耶夫人,出生在王室的家族裡。(「我今亦是人數,父名真淨,母名摩耶,出轉輪聖王種」),經上也說「諸佛皆出人間,終不在天上成佛也」。而如何從人生、人性、人間、人文、人本等角度,重新思索佛陀塑像,成為問題的重點。

如證嚴法師所表示的,慈濟不是在「革新」,而卻是「復古」,回歸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時代的精神,這精神是入世的、利他的,著重此時、此地、此人的淨化和關懷,不是要祈求佛力加持,但求往生淨土,而是要積極擁抱世界、投入人群,讓五濁惡世也成為淨土;「宇宙大覺者」所要傳達,即此佛出人間來撫(膚)慰苦難、救度眾生的意象。

總之,「宇宙大覺者」是為表達「人間佛教」理念的「現代佛陀」,以無聲說法的方式,讓慈濟人體認「佛亦是人數」,要以「人」的身份來理解佛法、修學佛法。然而,相對於「人格化的佛」,多數人習慣於「神格化的佛」,如此而產生誤解。其它如造價昂貴之批評,我想就藝術眼光、文創觀點、公益角度等,都可得到一定善解,這裡僅就我所認識的佛教法義來澄清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三談「宇宙大覺者」

外界對「宇宙大覺者」的評論,摻雜太多主觀情緒,都是先帶上有色眼睛,依著其它理由為反對而反對。最公正評價「宇宙大覺者」的方式,是找一個與慈濟毫不相干的人,既不知道慈濟、也沒有任何接觸,讓他/她直接看這佛像,問他/她有什麼樣的感受升起?──我相信絕大多數心存美善的人,會感覺到一股寧靜的力量,如此這佛像就發揮本具的功能。

這說明了什麼?這說明了純淨的佛像,不會因他人好惡而改變其純淨特質,佛像還是佛像,即便人心沾染各種塵埃。而面對外界指指點點,慈濟人當如「宇宙大覺者」一樣,依舊「守之不動」,保持一貫的清明和純淨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四談「宇宙大覺者」

「佛有種種相,為度種種人」,不同文化背景、不同階段或時期,佛像一直在變,南傳、漢傳和藏傳等各地佛像全然不一,包括同一傳統、不同朝代的佛像也不一樣,如唐代和宋代佛像就有別。而現在進入二十一世紀,適應新時代而有新型態、新樣貌的佛像展現,不也容易理解嗎?

就好像有犍陀羅(Gandhara)時期、唐宋時期、明清時期等的佛像,如今「人間佛教」在台灣蔚為風潮,所謂「人間佛教時期」佛像的開創,亦也是時候了,而「宇宙大覺者」應可歸為這時期的作品,甚至是一劃時代的創作。這時的佛像,佛陀不再是高高在上、遙不可及,反倒顯示「佛在人間」的親切真實,如從「宇宙大覺者」的意象中,可知佛一直都在,時時凝視、呵護著我們,要和我們一起「預約人間淨土」。

人間佛教時期人格化、人性化佛像時代到來,慈濟嘗試性跨出第一步,但這也僅是其中「一種」,而未必是「唯一」。佛陀是大家的佛陀,不只是慈濟的佛陀,我們也期待更多「人間佛教」的認同者,為「人間佛陀」的可能塑像集思廣益。而我想除了「宇宙大覺者」外,或許慈濟亦可以思考更多人間色彩的佛像創作(或可名之為「人天大導師」、「渡眾大船師」、「娑婆大醫王」等在浴佛歌曲<禮讚>所示),堅持佛法人間化、生活化的理念,同時也散佈這樣的理念。

事實上,證嚴法師發表諸多「佛陀灑淨圖」暨「宇宙大覺者」的看法,闡述背後的理念、精神、思想、象徵、功用等,包括與佛教典籍(如《無量義經》)的聯繫性,可說這「人格化佛像」的嘗試,每一個環節設計,都經縝密推敲、反覆琢磨,包括為什麼佛像是站立的?為什麼有地球?為什麼是立在地球外而不是內?為什麼是左手持缽,右手懸於地球之上?等等,都是苦思冥想、千錘百鍊始造就出來。

而今若僅是一句「造神」,逕自否定一切艱辛,對慈濟及創作者很不公平,也讓人覺得遺憾。

即便「造神」(雖非事實)有誤,但至少也是「美麗的錯誤」。此時師父猶如一座橋樑,弟子透過對師父的移情作用,不只得到心靈的安頓,同時亦通往生命的美善,甚至與神聖聯結。

例如在慈濟內部的聚會裡,弟子集體向證嚴法師說:「上人!我愛您!」法師一定回說:「若愛我,就要愛我所愛,愛全天下的人。」此如《法華經》所說「開權顯實」,透過某種權宜方便,帶領人走向善與愛的境地,而這不也是美事一樁?況且,在佛教裡,也有「視師如佛」的教示,要人憶念師範之身教、言教來增益修行。相反的,若硬要剝奪弟子對師父的依止、信託,缺少同情的理解,這是相當不慈悲的。

實際上,慈濟佛像不只有「宇宙大覺者」,慈濟最具精神象徵意義的靜思精舍,其大殿內供奉的本師釋迦牟尼佛,即是傳統造型,而且數十年如一日,維持一貫潔白、素淨和莊嚴的風格,令人心生寧靜;可知,慈濟雖然創新,但同時也顧念傳統,把其擺在最核心的位置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